□華西都市報特約評論員爾冉
  在現代的行政生活中,多頭管理往往會弊病叢生。它不僅會造成具體管理權限的不清晰,也是滋生亂收費和收支不透明的現實土壤。
  停車場亂象被媒體鄭重地關註到。先是報道披露,多地停車費存在收支不透明、至少有一半停車費沒有最終進入政府財政。各地相關部門在回應時,或相互推諉,或稱收不上錢來。除了停車費收支成謎,政府對占道停車監督管理也較為混亂,一些地方甚至還滋生出“黑停車場”、違規擠占道路資源等亂象。有地方政協委員直陳,停車場是“一本萬利”的生意,畸高的占道停車費和不透明的審批制度,變相鼓勵占道停車。(12月2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關於“停車場里的亂象”,真正讓我驚心的是新聞中的一處細節:對於停車場,全國普遍實行多頭複雜的管理模式,有的停車場甚至總共需 12個部門管理。然而就是這樣,停車場里的亂象依舊“壓不住”。虛假停車發票、非法占路停車場比比皆是。就在今年4月,天津警方就取消非法占路停車場95個。
  12個“婆家”,似乎從來都沒管住的停車場亂象;交通、城管、交管、價格,每一個部門都擁有對於停車場管理的權力,但停車場費用的去向依舊成為巨大的迷津。管不住的停車場亂象,很容易讓人想起食品安全管理中曾經的“九龍治水”式格局,它們何其相似。毫無疑問,發生在停車場里的種種匪夷所思,再次驗證了那個常識:在現代的行政生活中,多頭管理往往會弊病叢生。它不僅會造成具體管理權限的不清晰,也是滋生亂收費和收支不透明的現實土壤。
  多頭管理顯而易見的弊端,就是它看似在構築一種全方位的管理方式,但把管理的鏈條過於拉長,無形中也就讓管理變得委托化,最終必然導致監管乏力。在停車場亂象中,這點得到了淋漓的體現。一方面,如公眾所見,在不少城市,停車場收費常常成為一筆糊塗賬,去向不明,用途不明;另一方面,各地的停車費標準卻是一漲再漲,一些地方職能部門甚至樂於充當漲價背後的推手,緣由何在?正在於多頭化管理造成實際的監管真空,給予了職能部門謀求部門利益的衝動。
  以更開闊的視野來分析,應該承認,停車場亂象是一種“發展之後”的現象。在此前城市機動車保有量不多的情況下,對於停車場混亂管理的狀態就應該已經存在,但這階段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停車場數量的供不應求。伴隨著城市汽車數量的暴增,整個社會也像一夜之間進入了“汽車社會”,與此同時,就像那些滯後的管理領域一樣,對於停車場的系列規定和制度又沒有跟上,停車場的管理亂象由此捆綁式地表現出來。這正是停車場亂象中多頭管理的所由何來。
  要讓停車場的收費開支更透明,要讓黑停車場沒有生存之地,必須要讓監管鏈條更短,權責更明晰。否則,我們不知道,停車場里還將停放多少驚心的秘密。  (原標題:“停車場亂象”再證多頭管理之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y59oyfac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